老瓷區的今昔滄桑
一個和煦的冬日,記者慕名來到省陶瓷專業鎮——擁有700多年陶瓷生產歷史的大埔縣高陂鎮。一進入該鎮范圍,就能見到不少陶瓷生產的廠區。作為目前廣東省陶瓷主產區之一,高陂素有“白玉城”的美譽,當地生產的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而享譽海內外,產品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高陂位于大埔縣南部,地處韓江中游,是大埔的三大鎮之一,全鎮總面積309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而直接從事陶瓷生產的人數就達11000多人。盡管高陂的陶瓷生產歷史悠久,陶瓷工業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與潮州楓溪、福建德化等瓷區相比,高陂的陶瓷生產長期以來存在“小、散、雜、缺”的傳統格局。小,即規模小。全鎮帶動能力強的陶瓷龍頭企業少,小打小鬧的“麻雀”企業占了大部分。散,即企業分散。企業間、產業間聯系不密切,相關配套產業的生產渠道不暢。雜,即品牌紛雜。該鎮以前大部分陶瓷企業產品都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中低檔產品,品牌不一,難以形成合力,影響了高陂陶瓷聲譽。缺,即專業人才缺乏。由于該鎮前幾年陶瓷產業不景氣,造成大量的陶瓷技術人員外流,且由于地處偏僻,生活條件差,企業難以聘請到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管理人才。
高陂陶瓷花色品種琳瑯滿目,令客商看得愛不釋手
續寫昔日的輝煌
如何重塑“白玉城”的輝煌,使大埔陶瓷產業更上一層樓?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來,該鎮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瓷工富縣”的發展新思路,以瓷興鎮,從戰略的高度重視陶瓷專業鎮建設工作,專門成立了專業鎮建設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政府領導擔任組長,黨政辦、企業辦、招商辦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認真組織實施。
幾年來,大埔縣鎮兩級黨政領導重點從“科技興瓷、優化平臺、做大扶強、打造品牌”這幾個著力點苦心經營。經過多年努力,陶瓷已成為該鎮一個“以一業帶動百業”的主導產業,全鎮現有陶瓷企業75間,初步形成了瓷土、原料、生產、科研、紙箱、運輸、機械制造等一條龍的工商業體系,全鎮經營陶瓷收入的比重也節節攀升,2004年陶瓷收入達2.4億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65%,高陂的陶瓷業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有著昔日輝煌的“白玉城”高陂,如今再次煥發出青春活力。一是該鎮陶瓷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近年來全鎮掀起了窯爐技改熱潮,石油氣、柴油為燃料的梭式窯、隧道窯生產的普及大幅度提高了產品質量,同時還大力引進磁選機、滾壓轆轤等先進設備。二是形成了一定規模。特別是去年來,該鎮已形成了以高陂陶瓷工業生產基地為中心,原高陂、古野、平原區域陶瓷企業齊步發展的良好勢頭。據調查,高陂鎮年上交稅收達30萬元的陶瓷企業就達10家,其中龍頭企業新馬陶瓷有限公司年產值近7000萬元,上繳稅收近500萬元。三是產品種類繁多,制作較為精美。該鎮的陶瓷業已由單一生產粗糙日用瓷,發展到日用、工藝美術、仿古、裂紋等花色品種多樣生產、制作較為精美的新階段,實現了“日用陶瓷工藝化,工藝陶瓷日用化”,陶瓷花色品種達3000多種。四是生產能力大大增強。隨著科技成果的不斷開發利用,該鎮已解決了過去生產能力低、產品質量差的問題,基本實現了生產上規模、質量上水平的目標。
占地1500畝的大埔高陂陶瓷工業生產
基地吸引了不少老板前來投資辦廠
“點土成金”共奔康
在占地1500畝的大埔高陂陶瓷工業生產基地,記者看到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個建設兩年多的生產基地經過科學規劃、大力招商和優質服務,已引進投資項目32個,投資總額58522萬元,其中在建項目13家,投資額2.12億元,已投產企業9家。據這里的負責人介紹,該基地目前已吸引了深圳、潮州、汕頭、澳大利亞、北京等地老板投資辦廠,全部企業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億至7億元,稅收4000萬元左右,解決近3000人就業。在生產基地內的梅州寶豐陶瓷有限公司參觀時,郭經理指著當今最先進的石油液化氣陶瓷隧道窯生產線對記者說,過去燒瓷要建起一條又土又費時的龍窯,工人將每一個瓷坯體裝進龍窯后,得從四面八方的山里備齊柴草,36至72小時日夜不停地燒,窯囪冒出來大量黑煙,自始至終靠的是人工操作,一不小心,成品陶瓷就會被損毀;而現在這個現代化生產線是全自動控制的,燒一車瓷只需20分鐘左右,而且成品率高達9成半以上!
在采訪中記者親身感受到,在這個擁有700多年陶瓷生產歷史的產區,聰明的高陂人正抓住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大做“瓷工富縣”文章,他們“點土成金”,把制作精美的瓷器裝箱后成貨柜地運往世界各地,努力實現山里人勤勞致富的夢想。(李錦讓 鐘小豐 黃志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