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專程走訪了位于東莞、現已初具規模的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參觀了頗為豐富的珍貴藏品,并與承辦企業東莞唯美陶瓷公司董事長黃建平進行了坦誠的交流。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前段時間關于國字號建陶博物館落戶東莞是否合理的討論已基本告一段落,近期籌建工作已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全國建陶業界,包括佛山產區絕大多數建陶企業的大力支持,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的建設進展順利。
(一)
據張永農老師透露,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的展品征集工作,得到了佛山地區建陶企業的普遍支持,幾乎所有數得出名字的知名企業,都十分積極地為籌備組提供展品。有一家大企業最初表示只打算提供文字資料而不提供實物樣品,但后來看到其它企業都送了展品,于是又主動聯系籌備組要求把瓷磚樣品送來參展。
廣東佛陶集團是在中國建陶發展史上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國有老企業,前些年亦曾打算建設陶瓷博物館,并為此收集了相當豐富的藏品。
博物館迄今未能建成,其藏品則隨著歲月推移而愈顯難得。此次黃建平、張永農等親自上門協商,佛陶方面的支持力度非常之大,佛陶集團因此成為提供展品最多的企業,其誠意令籌備人士深受感動。
對于一些已經停產或倒閉的建陶廠家,要找到當年的產品及生產設備等相關樣品非常困難,如當年率先引進國外生產線而翻開中國現代建陶發展史第一頁的佛山海鷗陶瓷公司,現已變成陶瓷市場的倉庫。為了采集該公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的瓷磚樣品,相關協助人員不惜從墻上和地上把瓷磚敲出來。
(二)
誠如許多佛山業者所言,國字號建陶博物館是落戶東莞還是落戶佛山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成的博物館是否能夠真正代表了全國建陶行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籌備組的視界相當長遠也相當廣闊,并已做了許多令人感嘆的具體工作。
據張永農老師披露,前段時間到全國各地搜羅歷史實物收獲頗豐。建于1950年的沈陽陶瓷廠比佛山當年的老大哥石灣耐酸陶瓷廠要大得多,當時是由蘇聯援建的,窯爐及設備很先進,可惜如今亦如耐酸廠一樣地破敗,已停產并改作陶瓷市場,搶救當年的歷史證物刻不容緩。建于1939年的溫州西山面磚廠是我國最早生產瓷片的地方,當年佛山學造瓷片時就多次來此取經,可惜此廠早已破產,當時聯營的香港老板還把一批產品及證物埋入地下,希望百年后有人挖出來作為歷史文物。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泰山磚瓦廠是我國最早生產陶瓷外墻磚者,當年生產的毛面磚如今仍然貼在瑞金飯店、上海大廈等建筑物外墻上,這比起佛山80年代引進生產線,足足先行了60多年。至于沈陽的法庫也不是現在才有陶瓷廠,只是現在已能夠出產3.2×1.6米的微晶玻璃板。
(三)
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的建設不僅得到了全國各地建陶業者的普遍支持,而且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全國博物館系統的鼎力支持。據透露,建陶博物館一開始就列入東莞打造博物館市的計劃,并納入從全國到省、市的博物館系統,與國內的發掘、考古、收藏、展覽等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記者當日看到有許多展品是從各地博物館借來,還聽說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借展的140多件文物即將運到。
事實上如今初具規模的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雖則尚在擴充之中,但其秦、漢以來的展品之豐富與珍貴,已足以令人震撼,令人眼界大開,令人嘆為觀止,恐怕另寫一篇數千字的參觀記亦難盡述。好在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等已著手撰寫鴻篇巨制的《中國建筑陶瓷史》,這對于行業來說堪稱一大貢獻。
據悉,曾有對國字號建陶博物館定址東莞持激烈反對意見的佛山業者,到此參觀之后態度大變,轉而對建館事務表示大力支持。新中源、蒙娜麗莎、東鵬等多家知名大企業,已一再組織相關人士前往參觀,贊揚之聲不絕于耳。而上下游行業包括科達機電、大鴻制釉等領軍企業,亦對中國建陶博物館表示鼎力支持。集全行業之力把這個博物館辦好,或已成為全國絕大多數業者包括佛山業者的共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