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據報道,第8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創新評比大會去年10月在宜興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227件(套)陶瓷藝術作品競展風韻,其中現代陶藝類878件套,傳統陶藝類1033件套,工藝設計類316件套,共評出一等獎26件,二等獎95件,三等獎147件,優秀獎200件。其中宜興地區共獲得一等獎6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35個。國際陶藝學會、美國陶瓷教育年會、日本、韓國等國家和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都組團參加了這次陶藝盛會。
有著8000年歷史的中國陶瓷藝術,如何傳承創新,融入時代需求,吸引世界目光?本報記者對部分專家評委進行了采訪,聽取他們的真知灼見。
中國日用陶為何淪為地攤貨
高振宇(中國藝術研究院陶藝研究員):參加這次評比的作品中,現代陶藝和傳統陶藝作品的創新能力明顯要強于日用陶藝品。日用陶瓷產業自主創新和自主設計能力薄弱,一直是我國陶藝業的一大軟肋,走遍全國,日用餐具幾乎一個面孔。在這方面,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們有較大差距。中國的日用陶藝品進不了世界陶瓷市場,老外的品牌產品在商場賣,我們中國的東西只能在地攤賣。目前,中國的陶瓷產業和服裝產業很相似,大多是來料加工,只靠低廉的勞動力賺一點小錢,大錢給外國人賺走了。潮州一家陶瓷廠代加工迪斯尼小型卡通人物,外方收購價一件只有幾十元人民幣,可是在美國迪斯尼樂園一件卻能賣到100美元。
中國日用陶瓷產業的落后,主要緣于設計人才奇缺,即使有這方面的能人,也不愿意干,因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完善,一件新設計的作品往往容易被變相抄襲。
一個工藝大師的一件作品可以賣得很貴,但不能帶來稅收與就業,個人影響遠沒有產業影響大。產業化是中國陶瓷繁榮的基礎,如何迎合當代人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設計生產出美輪美奐的日用陶瓷品,市場很廣闊,大有可為。
提高附加值是必由之路
史俊棠(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長):之所以要搞陶藝設計創新大評比,是因為現狀堪憂。全世界三分之二生活用瓷的原料取之于中國,除了少數大師作品外,世界上并沒有叫得響的中國品牌,中國陶瓷大多靠賣原料、賣廉價勞動力,貼牌生產。陶瓷產業是一個不斷消耗資源的產業,再也不能粗制濫造,再也不能低水平低檔次地重復生產,要想辦法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不增加原料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效益,樹立品牌。這才是陶藝創新的必由之路。
創新,不能丟失民族之根
徐秀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陶藝的創新和多元化發展是件好事,但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不能丟失本體,不能丟失民族之根。就紫砂而言,它的本體就是茶壺。茶壺既是實用的泡茶器皿,也是融合了茶文化、可以把玩的藝術品,是與人感情交融的藝術品。全世界只有宜興的茶壺做得最好,手工紫砂茶壺是宜興獨有的優勢,我們應該把茶壺當作創作體來進行創新。就像京劇再怎么創新,還應該是京劇,否則就沒有中國文化的特色了。同樣,中國陶瓷要走向世界,要有現代理念,但不能照搬國外的東西,還是要沉下心來,把中國幾大傳統窯口最經典最優秀的東西進一步挖掘、發揚,做出中國特色的精品。
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秦錫麟(中國陶瓷協會副理事長):現代陶藝非常熱門。景德鎮陶瓷學院今年在上海招生60人,有1800人報考,在山東招68人,有5800人報考。很多藝術院校都設立了陶藝專業,上海中小學還開設了陶藝必修課,很多城市也開了陶藝吧,有大量中青年人才投入到陶藝創作中,在國際上屢屢獲獎。國際陶藝學會前主席托尼最近到景德鎮參觀,對中國陶藝的繁榮盛況很驚訝,居然預言:“現代陶藝,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他認為,在陶藝方面,中國有悠久的傳統,有優秀的人才,一旦理念跟上來了,任何一個國家也比不上中國。
在這樣一個陶藝大發展的好環境下,一大批從院校走出的中青年人才是中國陶藝的未來,他們比老一輩藝人有文化,眼界也更開闊,但是要克服浮躁之風,不能指望一夜成名,應該腳踏實地,吸收現代理念的同時,多向老藝人學習優秀傳統,一定會開創出中國陶藝的一片新天地。
個性化是最大的創新
周光真(美國中華陶瓷藝術學會會長):伴隨全球化進程,近年中國陶藝家尤其是年輕一代很善于吸收國外理念,這很必要,如果沉湎于傳統,就會缺乏時代風貌,不過從整體上來說,我們不能丟掉燦爛的陶瓷文化傳統,如果我們學得和外國人一樣了,那中國的陶藝就會丟失自己的特點,也失去了立足之本。創新不能脫離時代,例如美國上世紀50年代流行抽象表現主義,在我們看來是亂涂亂抹,但在那個時代起著突破禁錮的意義,如果現在我們弄出那樣的作品再說是藝術,那就是自欺欺人了。而對藝術家個人來說,個性化就是最大的創新,你有自己的風格,才能從陶藝世界里趟出一條新路來。
不走低水平擴張之路
蔣洪亮(宜興市委書記):宜興陶瓷未來的發展,決不能再走低水平擴張之路,應著力于做強做優。
國家發改委批準設立“江蘇省宜興陶瓷產業園”,將是宜興陶瓷業提升的極好機遇。正在打造的宜興中國陶瓷城,投資6億元,將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陶瓷貿易中心,也將以市場為導向,引領宜興的陶瓷生產不斷求新求變,同時,促使宜興以紫砂為代表的藝術陶瓷市場行為逐步走向有序規范。宜興要抓住紫砂藝術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契機,充分挖掘、整理、研究,并不斷賦予它新的內涵,把它作為宜興最具特色的文化來大力弘揚。陶瓷、陶藝、陶文化,是彰顯陶都宜興的重點內涵,盡管它在宜興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在逐年縮小,但它的影響力卻與日俱增,這就是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我們將始終重視陶瓷行業,做好陶瓷文章,彰顯陶都地位。
下圖為金獎“花語系列”
下圖為金獎“江南一景五件組壺”
下圖為金獎“紫玉瓶”
下圖為金獎“貓”
下圖為金獎“緣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