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發展的眼光看陶瓷 學習總理演講做好陶企公關
2月2日,溫家寶總理在劍橋大學發表了題為《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的演講,期間遭遇一名男子擾亂會場秩序,但總理從容應對,贏得了場內場外熱烈的掌聲。從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再到最近的溫總理歐洲之行,一度被西方媒體“妖魔化”的中國正在以全新的形象出現在西方人視野中。
國家需要公關,企業同樣也需要公關。尤其是對于關注度比較低的陶瓷企業而言,人們總是把陶瓷企業與一些負面的詞匯聯系在一起,這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樣不利。陶瓷企業應該向溫總理學習,主動“出擊”,用目標群體最能接受的方式傳播自己的理念,重塑一個嶄新的形象,為企業和行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化被動為主動 用更多的正面話語重樹形象
一個國家通過外交工作讓更多的國家了解和認識自己,通過領導人的言談舉止來展示國家形象。企業同樣需要一系列的傳播載體展示自己的形象,這些傳播載體可以是產品、可以是企業員工,可以是廣告,可以是展廳或者廠房,主動的去跟自己的目標群體交流和接觸,才能夠通過大量的正面話語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和行業的良性發展服務。適當的封閉也許會對外界形成神秘感,以低調中庸形象示人,但是卻不利于一些突發事件的解決。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感受到,汶川地震后,突發事件信息披露機制日趨完善,信息的公開給公眾更多的安全感而不是惶恐。北京奧運不僅僅是一次體育盛會,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關行為,通過奧運這個窗口,世界了解到一個全新的中國,以往通過一些電影或者傳聞,西方人經常會對中國產生很多誤解,但是隨著中國國家公關意識的增強,西方人看到了更多的不一樣的中國,這無疑是一大進步。溫總理出現在劍橋具有500年歷史的瑞德講壇,不僅僅是闡述一個發展中大國對于世界的看法,也是展示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國家對于發展經濟和應對危機的思考和探索,通過交流,樹立人們同舟共濟的信心。自08年年中開始,陶瓷行業的“冬天”呼喊不絕于耳,幾家歡樂幾家愁,企業還相對比較缺乏應對危機的認識,尤其是在面對“中國名牌”這類危機時,更多的是選擇逃避和“曲線救國”途徑。在面對高污染和高能耗的質疑時,也缺乏有效的正面傳播回應,對于自主創新似乎更缺乏底氣,被動的應對居多,主動有序的傳播較少,更多的局限在行業內,對于公眾的正面引導相對還停留在比較滯后的階段。
用目標群體最容易接受的敘述模式表達自己
在劍橋大學的演講中,溫總理通過一些細節的敘述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生的關注,以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我年輕時曾長期工作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長著一種稀有的樹種,叫胡楊。”溫總理用胡楊來指代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感情真摯,形象具體。溫總理還提及汶川抗震救災的一些細節,用具體的事例來向西方人證明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
提及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溫總理引用亞當?斯密的話來強調“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亞當?斯密生于蘇格蘭,被譽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他的《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均是傳世名作,對于歐美以及后來的經濟學理論和政府的經濟管理實踐都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而且亞當?斯密本人是自由貿易的擁護者和倡導者,在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的形勢下,提及亞當?斯密,無疑也會讓人想起這位經典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之一生前所倡導的自由貿易和分工理論,對于西方經濟學界也會產生一些觸動作用。陶瓷企業在傳播自己的產品和理念過程中,要更多的運用目標群體所能接受的語言和方式來表達自己,通過真實具體的形象展示來改變人們對自己的一些成見,比如高污染、高能耗等等負面形象。還有就是涉及到一些具體的產品傳播和企業形象傳播。某陶瓷企業在央視投放廣告,把自己的商標打的很大,但是不了解行業的人看了根本就是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廣告要表達的是什么,它的商標名稱也會讓人誤以為是某個曾經紅極一時的百貨商場重新復活了,而不是一個陶瓷品牌。華東某陶瓷品牌奧運期間在央視重金投入,精致奢華的畫面、一家人的家居生活場景讓人一目了然,對產品所傳達的的品味和形象有了非常清晰的感知。
通過特定“領袖”或人物樹形象
通過溫總理的出訪,讓國外媒體和民眾看到了另外一個不一樣的中國。陶瓷企業也應該思索,通過企業領袖或者行業的領袖,或者某個為公眾所熟知的人物來重塑企業形象,通過對特定領袖或者形象代言人的打造來改善企業形象,改善行業形象。
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傳播突圍
此次溫總理歐洲之行,人們除了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途徑及時關注外,網絡、手機也成為重要的傳播渠道,包括溫總理的劍橋大學演講,迅速在網絡世界得以傳播,此外,近年來溫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時常與網民交流,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傳播途徑,當下的傳播環境越來越趨向于立體化和多元化,傳播的碎片化趨向越來越明顯,單一的傳播途徑無疑會事半功倍,借助多種傳播途徑、構建立體的傳播網絡無疑會大大增強傳播的有效性,保證信息接受的迅捷性。陶瓷企業傳承了中國古代文明水火土的精髓,能否在現代傳播環境下熠熠生輝,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和實踐。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已全面啟動國家公關, “中國已經清晰地認識到,誰的話語越強勢,誰就能在特定議題上占據上風。中國國家公關要競奪和建構的,正是國際話語權。”借助國家公關的東風,我們的陶瓷企業是不是也該思考一下,如何做好陶瓷企業的公關,以及中國陶瓷行業的公關,為中國陶瓷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