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委書記林元和,人稱“環保書記”,他發起了佛山市委機關“植樹拜年”的活動,但更廣為人知的是他對佛山陶瓷產業升級工作的大力推動。2007年7月11日,佛山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我市陶瓷產業調整提升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佛山陶瓷轉移的政策,并相繼出臺《佛山市陶瓷產業結構調整的評價方案》和《佛山市陶瓷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5)》等文件,直指佛山陶瓷產業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等“七宗罪”,提出“扶持壯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轉移淘汰一批”,計劃在兩三年內將佛山80%-90%的陶瓷生產企業轉移淘汰。這些政策在佛山乃至全國引發了巨大爭議,不只企業和產業工人不能理解,連很多政府官員也不能理解,但林元和一直是佛山陶瓷產業升級的堅定推進者,即使在金融危機中也沒有停止。
陶瓷產業升級之后,佛山的天空變藍了。
陶瓷產業是又喜又憂
“這個陶瓷產業應該講是又喜又憂。”林元和這樣開始他的講述,“喜的是,陶瓷是佛山的一張名片。人們一講到佛山,就會說到陶瓷,陶瓷與佛山聯系在一起。佛山的陶瓷名氣這么響,我看主要有幾個原因。一個是佛山有悠久的陶瓷歷史和文化。另外,陶瓷產業在佛山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從研發,到生產,到生產陶瓷產品的裝備,一直到陶瓷的服務業、物流業,包括會展、研討會、論壇,都在佛山。第三,佛山的陶瓷,有一批全國很著名的企業,生產一些全國的名牌產品,有些企業是直接參與陶瓷產品標準制定的。應該講,陶瓷給佛山帶來了榮譽,是一個金光閃閃的名片。所以我出國,哪怕到了非洲,有的人見了我問你是哪里人,我說我是佛山人,‘哦,陶瓷’,他就會講起這個話。”
“陶瓷產業有很多優點,但也使我們發愁。”林元和回想起2006年初到佛山時的情景,“天空灰蒙蒙的,都是灰。”
根據相關統計,2007年陶瓷行業重點企業工業粉塵排放量為4384.89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為45478.63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32260.23噸、工業廢氣排放量為4762644萬標立方米、煙塵排放量為2033.95噸、氨氮排放量13.44噸、工業廢水排放量為3456921噸、化學需氧量161.59噸,分別占環境統計中所有重點工業企業總和的59.86%、42.15%、32.27%、29.85%、8.92%、2.70%、2.20%和1.95%。而在2007年,佛山規模以上陶瓷工業企業366家、工業總產值614.45億元、工業增加值184.62億元、出口交貨值65.05億元、資產總計293.72億元、利潤總額36.44億元、稅收總額18.09億元、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數124180人,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5%、7.3%、7.9%、3.5%、6.6%、9.2%、5.9%和7.8%。在數字面前,佛山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得出了“佛山陶瓷也存在著粗放發展的問題”的結論,并開始出臺系列政策對佛山的陶瓷產業進行大力整頓。
環境也是一種生產力
“為什么下決心整治呢?對我們這個城市來講,現在我們正處在生產方式轉變的關鍵時刻、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生產方式轉變,關鍵是要調整產業結構。那么,產業要升級,環境要先升級,什么樣的環境做什么樣的產業。環境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價值,環境也是一種生產力,它涉及到城市的競爭力。”林元和說,“當然,我們說污染佛山的傳統產業不僅是陶瓷,但是陶瓷是最重要的、最典型的。因此,我們先從整治調整陶瓷產業的結構開始著手。我們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堅定不移地關閉一批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依法關閉。”林元和強調。
林元和回顧了南莊在整治前的環境,“當時老百姓描寫也很有意思,他說車子放在外面,過一夜可以在上面寫字。很多老板都從南莊搬出來,老板都不愿意住那兒了,說明那個環境不適宜人去住,這是我們最擔憂的地方。”林元和認為,當位者要從群眾最迫切、最需要的事情做起,空氣、陽光和水就是這種需要,“無論是有錢的沒錢的,無論是當官的,還是普通老百姓,空氣、陽光和水是大家共享的。人都不能居住了,我們還要經濟干什么?我們發展為什么?”[NextPage]
把墻角刷得干干凈凈的,歡迎大家來挖
對于原來最引起爭議的“轉移一批”,林元和這么解釋,“在這個地方,你辦一個廠,它不會污染;辦十個廠,也不會污染;辦一百個廠,它可能就會污染。主要是環保的容量不夠。污染的堅決關閉掉,不轉移,想轉移也不給。水平比較高比較好的,我們可以叫他們走一些出去。這些企業現在在這些地方都是骨干企業,是很了不起的企業,并且它的產品也做得也很好。”林元和認為,佛山現在已經沒有高嶺土,沒有石油,沒有天然氣,也沒有煤,所有的原材料都要長途運輸,而原來企業慣用的“裸運”方式讓地上經常落滿了高嶺土或煤渣,風一起就把灰揚得到處都是,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而產業的過度集中,使陶瓷企業遠離銷區,也增加了銷售成本。“我們要有一個產業布局問題。我們號召企業走出去,到全國各地區布局,甚至到國外去發展。大企業這樣才能把企業做得好,我們如果連跨區都跨不出去,還叫什么跨國公司啊?從企業自己的市場覆蓋,以及生產成本的節約來講,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
為了提高企業轉移的積極性,佛山政府出臺了多項鼓勵措施,提高企業轉移的主動性和減低企業的抗拒情緒。一是資金扶持,如禪城區財政及陶瓷生產重鎮南莊鎮分別拿出5000萬元和1億元作為陶瓷產業整治工作的專項資金,每搬遷或關閉一個企業給予50萬元的補貼;南海區財政也劃撥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適當補貼、補償或墊支因企業關閉、搬遷造成的土地停租、職工欠薪等。二是稅收鼓勵,各級政府通過各種經貿協作渠道,鼓勵和支持一些陶瓷企業到省內外原材料豐富、能源充足、市場廣闊的地區去發展陶瓷制造業,將屬于企業轉出地稅收分成部分,全部返還給轉出的企業。此外,自2007年以來,佛山邀請了幾十批次外地經貿考察團專門對佛山的陶瓷產業進行了考察,為轉移的企業招商引資。
“我們也鼓勵全國各地的政府到佛山來招商引資。有的人說,這是來挖墻腳的;我說,‘我把墻角刷得干干凈凈的,歡迎大家來挖’。我還極力推薦,他們其實不是挖墻腳,而是擴大了企業的生產能力。企業到全國各地區布局了,這就是當地政府歡迎他們去,給他們創造很好的條件,因此企業很快就能在全國各地發展得很好。”
佛山要做總部經濟
佛山要做總部經濟是林元和一直堅持的,也是很多企業質疑的一個政策——工廠都走了,總部還能留下嗎?身體都走了,腦袋還能留下嗎?雖然質疑聲很多,但林元和對佛山做總部經濟的前景還是很樂觀。“佛山的關鍵是要發展研發、會展,我們做總部經濟。現在很多企業生產在外地,但打的是佛山的牌子。陶瓷,尤其是建筑陶瓷,打上佛山兩個字,就能賣出好價錢。”
佛山為了營造“陶瓷總部”的氛圍,近年也在公共設施和創意產業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不僅將江灣路改造成了陶瓷大道,建設了陶瓷壁畫,放了陶瓷果皮箱,還大力扶持了陶瓷創意產業園和陶瓷文化公園。主打陶瓷牌的佛山創意產業園和石灣陶瓷文化公園在短短兩三年間就在全國打出了名氣,林元和認為成功的原因是“關鍵它有它的靈魂,這個靈魂,就是佛山的陶瓷文化、佛山人的精神。”
“就是陶瓷產業本身當中,它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有的轉移到制造陶瓷裝備上面,有的到搞特種陶瓷上面,做的主要是精品陶瓷。”林元和表示還將繼續推進佛山的陶瓷產業升級,“對所有在佛山的陶瓷產業,我們要做到三清潔:清潔能源,不能燒清潔能源的不能留在佛山;清潔生產,整個生產線上,我跟他們說,你應該穿西裝打領帶上班,像我今天這樣,煉鋼鐵都能做到,做陶瓷為什么不能做到?清潔運輸,陶瓷高嶺土的運輸必須是封閉的,進了工廠以后也必須是封閉的,不能風一吹,整個佛山都是灰塵。”
雖然對佛山陶瓷產業升級質疑的聲音仍然沒有完全平息,但現在林元和相比3年前有了更多底氣:“通過這個整頓和調整,陶瓷的效益不斷在提升,城市環境也不斷在變好,空氣質量也越來越好,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因此,目前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全市的群眾,對這個問題,大家都得到了理解,也是支持的,使我們這項工作的開展,也越來越順利。這是最大的群眾基礎。”(朱奕潘炳森)
<